top of page

源起

藝術遇見醫學:向身體學習的藝醫共學

專業分工的當代社會,分屬展演廳與醫院的藝術人與醫護人員,一直以來皆是重視身體、並各自發展出關注身體方法的兩個群體。然而以身體為軸的研究面向,卻始終未讓藝術與醫學發生交集。在教育部「大學生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的支持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做為培育臺灣藝術人才的重要基地,進一步思索藝術在高等教育中發展的可能,從回應「藝術與人文」如何解決社會真實問題的提問出發,加以深耕藝術專業教育課程,著眼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與迫切性,「藝醫共學」在跨界合作、形塑議題,反身回饋專業知識與課程領域發展的概念下,以「身體覺知、文化覺省、身體覺行」為理念,邀請醫學教育為主的陽明大學,推動藝術與醫學間關於「身體」的跨科際對話。

 

 

理念與願景

藝醫共學─藝術人才社會實踐先導計畫

三年的共學歷程,我們以教師共學的教學合作為基礎,結合了醫學專業領域教師,在藝術與醫學兩大專業領域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具優勢身體能力與藝術表現創造力的藝術學習者,加以兼備實證科學與醫學的身體知識,聚焦且具體地針對「中高齡群體」,發展出跨域的藝術「療」「育」社會行動方案,聯合藝醫專業共同面對臺灣社會面臨的重大照護議題,建構藝術介入的創新照護經驗與模式。

 

(一)   跨領域教師共學與共時開課:

以「藝醫教師社群共學」作為計畫推動的核心策略,導入陽明大學醫學領域專業師資,分別在102-2學期開發兩門教師共時授課的創新課程、發展以行動為導向的跨領域課程。

 

(二)   藝術介入身心照護的支持性方案:

以「北藝大師生」為課程、教學與學習發展的主體,經由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在陽明大學解剖學、中高齡身心醫療照護專業師資的協助下,分別於102學年度建構跨出藝術與醫學專業對於身體動作覺知與身心照護的理論、應用與課程發展,更進而引導學生經由教育劇場與身體舞蹈療育方案的實踐,發展藝術輔助醫療場域中身心照護的支持性療育行動方案。

 

(三)   醫學人文教育的實驗性創新教學方案:

北藝大教師於102-2學期在陽明醫學系開設身體覺察研究課程,與醫學系教師合作開發支持醫學人文教育的實驗性教學方案,以身體與藝術教育的體驗學習作為創新教學路徑,深化醫學生對於自我身心覺察的能力,進而培養感知、連結與同理他人之感性能力,期能引導陽明醫學生與北藝大研究生共同參與中高齡身心照護的行動方案。

 

(四)   課程及教學行動研究成果:

記錄教師共學、課程發展以及學生學習歷程,以行動研究及成果出版作為藝醫跨科際課程建構永續發展之根基

 

 

漫步在藝術與醫學知識學海,凝視不同身體景觀

 

面對過度專業分工的知識典範與課程結構,「醫藝共學」呼應了世界學術對於「身體」的研究重視與發展趨勢。我們期望藝術與醫學的相遇,能夠創造創新的課程,給予「教學」與「學習」發展的空間與機會,拓展「藝術」與「醫學」專業人才對於「身體」多元的認識與視野。是以結合身體理論與身體實踐的探索課群規劃,試圖恢復以身體為主體的身體觀,以此重新看待藝術及醫學實踐,對自我、他人、社會及文化所可能產生的不同理解,引發更具「人性」的藝術實踐及醫學實踐。

 

 

 

bottom of page